“厦门,又造一个‘帝景苑’!这两天,一朋友看到确定的湖滨旧改方案,忍不住和内参这样聊了起来。


筼筜湖作为厦门的价值和情怀高地,什么都好,就是缺好房子。现在它的一线看湖位,也确实只有这两个项目是“新盘”。

 

从流出规划图来看,玻璃幕墙的建筑气质,看起来是有点豪气。

 

当然,所有一切的前提是,湖滨旧改成功。

            

内参之前分享过,厦门正迈进一个城市翻新的新阶段。湖滨旧改作为历史性起点,具有样板段的示范作用。


就我们来看,厦门这次动作很快。从6月份征求意见稿公示,到现在已经资规局“定稿”,意味下一步的正式执行阶段,这一份就是最终的图纸基本不会变。

 

同时,厦门这次的诚意,也很大。所有方案调整,都是根据意见征集期间,居民的意见进行修改的。

 


规划上,这就是城市封面标准

 

新规划图对比公示稿,变化是显而易见的。



(1)学校位置调整,距离拉开,居民上学更方便,交通更顺畅,服务半径也拉开。而且,傍晚学校对外开放,健身、散步两不误;


(2)出让地块缩小,还给居民的地更多了,还设立了家园中心,市民广场,建立了真正的社区生活;


(3)看湖楼栋增加,看湖户数增多,通过合理布局,大概75%的房子可看湖;


(4)栋栋做到了2梯4户,相对低密。


能看到,设计者去用心听了原住民的意见。也看得出,为了呼应筼筜湖这张厦门城市封面,整个板块的面子和里子,都是以封面级标准来规划。



赔付标准上,再度倾斜

 

对于此前争议的两个问题——能否保证套内面积?能否增购?在新方案也得到了正向回应。

 

(1)所有的调换面积,都在《征求意见稿》上全部增加了≤3㎡;

(2)如果按时签约搬迁交房,调换面积可以上调一档,增加的面积以评估价购买。

 

我们以湖滨片区建面50-55㎡的户型来看,对应的调换面积72㎡。

 


但,如果按时签约,可上调一档,即达到78㎡。这个尺度,让原来的一房公寓或小两房,有可能变身三房。

 


包括此前没提到的车位,这次变成了“奖励条款”公布。



内参曾算过一笔湖滨旧改的帐,即便按原方案,撇开情结,对真正的居民来说,结果肯定是赚的。这次往居民再度倾斜,换算下来,其赔付标准甚至高于此前《深圳新条例》的标准。



政府给了翻新机会,若能顺利,不仅是建筑层面的翻新,而可能是一场剔骨换血的生活方式大转型。

 

1、有些东西,从无到有:

 

占道停车变地下车位;

楼梯变双电梯;

再加上商品房一样标准的封闭式小区管理、智能系统、精装公区等…… 

昨天湖滨一到四里还生活在80年代,改造后立马穿越到202X年,并在未来几十年都不落伍。

 

2、有些东西,从有到更好:

 

改造前楼层低,建筑密度大(45%左右),楼栋都挤到一块。翻新后,建筑密度下降到20-30%,多出来空间变成了绿地公园、市民广场,还有更多的日照。

另外它们也翻新了学校,不只是设施更新,还增加了学位,强学区被再赋能。

 

3、产权的重生:

 

现在产权年限值不值钱,还没公论,但是有总是好事。旧改后,片区35岁的老房子,产权和房龄一起清零重生。


 

是消沉退场,还是重焕新生?

 

之前深圳城市更新条例出来后,内参做评析时就预测,会有其他城市跟进。果然厦门看齐了深圳,而且学的是最关键的“退出机制”。

 

如果最终签约达不到90%,这个项目就停止。说明厦门有做好这件事的决心,但也考虑了最坏打算。而按照其它城市经验,旧改一旦叫停,以后想重启,就难了。

 

城市像个大舞台,这次的湖滨旧改上台亮相,赚足了厦门人的眼球。但我更关注它下台时的背影是否也足够优雅,最后是再焕新春,还是消沉退场,就看湖滨居民的选择了。


来源公众号:厦门购房内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