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于2012,坚持不收开发商广告费的独立第三方
最近内参在饭局上听到这样一件事:拆迁还没动,就有人赚了大钱。
这两年,厦门拆迁旧改浩浩荡荡,个别律师团队也盯住了这块「肥肉」。
这是一场生意,而居民赢面太小
听说最近在城中村派发小广告的,除了做餐饮的,卖房的,还有打征迁诉讼的律师。
只要涉及到交易,本质上都是一场生意。而其中个别律师利用居民的法律「盲点」,借着科普拆迁知识的名号,将不切实际的需求伪装成可实现的幻想。一旦把诱惑摆上桌,就可能有一些居民选择观望,甚至参与一场「众筹诉讼」。
但是实际上,这场生意中,居民赢面真的太小了。
内参问了一个律师朋友,这种官司有机会吗?他随手丢过来一个数据:2018年,在福建全省法院审结的一审案件中,被告行政机关败诉仅占16.78%。而其中关于征迁的,更是少之又少。
现在相关部门对征收行为越来越规范,而有些居民的诉求不合理、没有依据,很难在法律层面得到支持。
之前厦门地铁建设时,也有极个别居民对拆迁补偿不满意,屡屡上诉屡屡败。后来他们要求按第一批次的水准获得赔偿,但是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。一般拆迁的补偿规则是越早签约补偿越多,对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,不可能因为你闹就开了「后门」。
但是,不管结果如何,律师费、诉讼费都不会减去。对于居民来说,不仅花了钱买了个「寂寞」,还错过了最佳的时间。而真正养肥的,只有背后数钱的那批人。
就算最后「赢了」,这笔账也是亏的
当然,也有人说,打官司不是为了赢。只是想利用抱团优势展开「拖延战术」,以此来逼迫相关部门在有限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要求。
其实,费时间才是最大的问题。钱尽快到手,尽快「花掉」,才是最赚的。
先且不说很难赢,就算最后小概率胜诉了,获得的补偿扣掉高昂的律师费、诉讼费,再算上时间成本,依旧是一笔怎么算都亏的帐。
相信很多参友已经不止一次听过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:去年入手松柏片区的学区房,今年涨了50%。
城市的机会很多,但是同时也瞬息万变,只有手握实款才有主动权。房子晚一天到你手上,你的房子就只是账面财富。补偿款还没到你手上,就会被提前拿到补偿款的人吃透周期红利。
你以为只是等一等,就有可能错过城市剧烈变化的一两年,甚至几个月。拖延几年得到的补偿款不仅没有增加,还和周边利用资产优化的人拉开了更大差距。
只有城市好了,你才会好
不论是拆迁还是旧改,所有的规划,都是为了城市。只有站在城市的战略高度,才能明白其中用意。只有城市发展好了,最终红利就会反哺居民。
厦门上一轮「造富」,是15年前的「东扩运动」。当时和城市同一个站队的人,更大化地收获了板块发展红利。
如今这一轮「岛内大提升」是站位更高的厦门城市战略,带来的城市机会和红利更是超乎想象的。拆迁不管是货币还是房屋补偿,都是头一波福利,起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才最可惜。
来源:厦门购房内参